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冷静思考下的教宗牧函

在众多教友们热切期望教宗尽快发表牧函的背后,我们已经冷静分析了教宗牧函将要涉及到的内容,这篇文章我们将浅略分析一下牧函推出的时间。

尽管牧函将以今年1月19日到20日的梵蒂冈有关中国问题研讨会为基础,但是若要形成文字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形成的文字是否会刺激中国政府。从近年来梵蒂冈的官方发言来看,言辞已经趋于成形,就是避免50-60年代的那种针锋相对的激烈言辞,将“绝罚”“裂教”等词汇彻底摈弃;另一方面,频频向政府表明梵蒂冈的善意与交谈的意愿,如果出现严重的事项,比如非法祝圣主教,教廷的态度也宽容的多了。针对梵蒂冈的态度,中国政府发言人也始终抱着两点不放,就是,如果梵蒂冈有诚意的话,一是要先与台湾断交,二是不得以宗教名义干涉我国内政。这样,在这个模式下,双方虽然冲突不断但是都在既定的原则之内演绎。

为什么要优先考虑政府的感受而不是中国大陆教友们的感受呢?因为牧函尽管针对的对象首先是大陆的教友,但是不可能不涉及到与政府及政府宗教政策的关系,而且以教宗的名义发表可谓非同一般,这就不同于索达偌随便所讲的只要中国政府愿意,圣座会马上将大使馆从台北迁移到北京,成之于文并以教宗的名义发表这代表着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威对中国大陆教会及政府的看法与态度。如果因为牧函的措辞和方向问题而引起了中梵更大的误解、或者使国内的教会更加恶化的话那这封牧函就没有达到它的根本性目的,不仅没有达到还适得其反,这显然不是双方所希望看到的。

梵蒂冈清楚的知道国家与教会的密切关系,所以会着力于与政府展开交谈,或者会在正式文本产生之前将草案提前交给中国政府让有关人员审阅通过,这是非常可能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日期一推再推就是这个原因,一开始,与会人员认为由教宗发布一封牧函会非常有助于国内教会的和解与发展,所以很乐观的以为复活节以后会马上推出,因为有关中国的这些材料教廷都在掌握之中,书写成文也不会太难。可以慢慢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政府,因为教廷并不十分清楚中国政府的内在可接受度,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探测、联络、交谈、商榷。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良好的初衷质变为可怕的后果就必须要这样做(我们可以说2000年宣圣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这样牧函公布的日期就拖后了,成了在复活期内将发表。

到今天,复活期已经将近结束,但是牧函却迟迟没有音信,这样我们便可推测到另外一种结果,就是:与中国政府的交谈接触并不十分顺利,并不是像那些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们所想象的乐观和容易。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封牧函将会继续推迟,直到耗尽所有大陆教友们的热情。

很多人根本就不赞同我们的这种种的推测,认为这实在是天方夜谭,是我们的主观推测也好,还是事实就是这样也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总会有一些征兆的,而这些征兆就暗含着背后某种动机。这就好比我们能从傅铁山的继位人选上轻而易举的推测到政府的意图,也就能够从一些教廷发言人的发言中找到一些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预测:如果牧函是在复活期内发表就说明中梵之间的分歧不是很大,双方已经能够找到或者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谅解,彼此认同牧函中的内容;如果牧函被延期和推迟,那就充分说明了中梵之间的分歧是巨大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某种共识,而这种共识比牧函的内容和公布牧函的日期更为重要。

所以,如果教廷一定要在复活期内推出但是却还没有与政府达成一个共识,那么我们就更有理由相信即将推出的这封牧函将是一封消减了很多敏感内容的牧函。